close

↑突然想到,帶著天空去流浪,應該也不錯。…………當然是我一個人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單純旅行分隔線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‧商業周刊 2007/02/09【文/曹秀雲】


如果,旅行開啟你生活的另一扇窗;一個人旅行,更可以打開自己,全心瀏覽大千之驚奇,體驗「實踐冒險」的幸福感…………。


在台灣科技大學念書的俞子維,高三時讀到一位美國記者Mike Mclntyr寫的《不帶錢去旅行》一書,萌生不花錢自助環島旅行的想法。去年,他大三暑假時,在父母同意下,他背著簡單行囊出發。九天內「不花一塊錢」,環台灣島一周。

俞子維行前自訂三項旅行規則:一、不能花錢;二、不能帶錢;第三、不能接受金錢或車票援助。出發前一天,他找到巷口早餐店,準備演練旅行可能遭遇,用打工換取食物的技巧,沒想到忙碌的早餐店老闆根本沒空理他,只丟了一句「我沒有多餘的錢請工讀生。」

早餐店挫折讓他腦筋迴轉「如果不要求別人替自己做什麼,而是去了解別人的故事,反應是不是會不同?」一個急轉彎,讓他心情豁然開朗,不再擔心面子問題。出發後,結果一路遇到貴人,一共搭了二十八台便車,遇上四十二個好人。


在獨旅中,探索無限潛能

以前俞子維認為,爸媽對他好,是責任;同學感情融洽,是大家彼此看得順眼;要東西,付錢買就有。但這趟旅行,讓他有全新體會:每個東西都是別人無私的奉獻,要感恩惜福!

在中華民國旅遊資訊協會任職、同時也是資深導遊的葉書銘觀察到,現在的旅遊資訊普及透明,反而造成許多年輕自助旅行者,附庸風雅的多,抗壓性卻大不如前,對旅行缺乏深層體驗。

葉書銘年輕時,也是個很「猛」的一個人旅行能手,他曾用九萬塊台幣,自助旅遊四十八天、遊歷十餘個國家,「訂房被騙,被迫睡火車站,種種狼狽經驗都遭遇過。」也因為這層磨練,讓葉書銘日後遭遇困頓難題時,「我就告訴自己,再糟糕的情況都碰過,難不倒我的。」

旅行,可以改變一個人,一個人旅行,沒有熟人的依靠,更可以讓人完全脫離過去的生活圈,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,發現自己的生活潛能。


在獨旅中,體會無上自由

日本一位喜歡旅行的散文家、影評家四方田犬彥曾在〈和誰去旅行〉文中,推崇一個人旅行,因為「無論時間或預算都可以自由變更,不僅可依自己的喜好排出行程,想看書就看書,也不必在意同伴的反應,也能輕鬆隨意的和當地人交談。」

四方田犬彥的經驗,必然能得到中山女高地理老師張佩瑜的共鳴。喜歡一個人旅行的張佩瑜,曾因考量安全與便利問題,與一位在網站認識的旅伴同行,沒想到,旅伴對飽覽風光的積極企圖,將每日行程排得滿滿,和張佩瑜隨興尋找意外驚喜的散漫悠閒旅行生活,觀念產生衝突。

於是,原本美好的一趟旅行,突然像齒輪忘了上潤滑油,每天總會嘎嘎響個幾聲。透過旅行更了解本性的張佩瑜誠實說,自助旅行就是要跳出平常生活軌道,用自己最愜意的方式生活,「適應別人是件辛苦的事,除非那個人是從天上掉下來,否則不想破壞美好的假期。」難怪許多資深旅行者建議,想了解一個人,不管男女,一起旅行即見真章。

一個人旅行並非只是自私的習慣。知名作家劉墉之子劉軒是哈佛大學高材生,他在哈佛以一年時間修完碩士學分後,隨即向學校請假一年,暫時停頓直攻博士決定,理由是,要到世界流浪、出去挑戰、尋找「意義」。

劉軒認為「每個人的一生,都有些流浪的自由,流浪目的不是為迷失自己,是為了把自己放在天地間,在孤獨與漂泊中,找到人生的座標。」他後來將一年的尋找自我經歷,記錄成書《Why not?給自己一點自由》,淺白內容卻充滿年輕生命的熊熊熱力。一個人旅行,通常是孤獨的,但就如劉墉所說:「孤獨,使我們面對自己、面對過去、面對未來、也面對生命。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dra1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